跳至主內容
翻譯學研究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於1994年成立,從事學術研究及各類翻譯,旨在推動翻譯的發展,以配合社會高速發展的演變和需要。

本中心目標如下:

  • 發起、策劃、協調、支持與翻譯有關的研究及出版計劃;
  • 聯繫大學內外的學者與業內人士,從事研究及出版計劃;
  • 在研究及出版計劃中,擔當教員、本科生、畢業生、研究生之間的協調角色,從而培養學術研究風氣及專業操守。

倡導翻譯學科的發展

早於1996至1997年,本中心已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出版「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叢書」,分別為《翻譯評賞》(1996)、《翻譯初階》(1996)、《翻譯與人生》(1996)、及《專業翻譯》(1997)。自成立以來,中心屢次邀請國內、外多位頂尖翻譯學者到來香港浸會大學講學和演講。2001年,中心開創先河,每月定期舉辦「翻譯研討會系列」,以翻譯及翻譯研究為主題,為國內、外及本地翻譯學者及研究生建立定期的學術交流平台。2005、2006及2010年,本中心更三度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黎翠珍翻譯劇本系列」,該系列合共21冊,是本中心創辦人黎翠珍教授以粵語翻譯的劇本演出本,極具價值。此外,本中心也與湖南人民出版社於2011至2013年合作出版另一翻譯研究叢書系列,名為「通天塔叢書」,合共5冊。

培訓翻譯業界及研究人才

在本科生層面,本中心與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前身為「翻譯學課程」)合作無間,讓在讀本科生有機會參與不少的大型翻譯項目,包括於1998年獲牛津大學出版社委託中譯《牛津少年百科全書》(本地首個由翻譯師生合力完成的大型翻譯項目)及自2003年起每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及防止虐待兒童會合辦的「兒童議會」。在研究生層面,本中心於2009至2013年間與英國三著名學府聯合開辦「翻譯研究暑期課程(香港)」、兩次研究生研討會(分別於1998年及2012年舉行,1988年的研究生研討會更是本地翻譯界首個同類型研討會)。本中心積極響應「翻譯與傳譯研究發展倡導組織」(ARTIS)的活動,並於2016年舉行了「協作翻譯研究國際研討會」,讓研究生及立志於翻譯研究方向發展的新進學者發表研究成果。本中心另有舉(合)辦多個區內及國際學術會議,包括2017年首次舉辦的「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傳譯會議」。2018年度的第六屆國際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協會國際論壇以「翻譯與文化流動」為主題,剛由本中心及前翻譯學課程與國際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協會(IATIS)於2018年7月3-6日成功合辦,逾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共同交流研究所得。另一與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知識系譜研究計劃合辦的國際會議「知識系譜研究學術會議II」將於2020年4月7-9日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

研究貢獻

本中心的研究計劃覆蓋多個範疇,包括中、英翻譯理論、中醫藥譯本、法律翻譯、傳譯、文學翻譯、戲劇翻譯。中心研究人員著作眾多,可見於本地、國內及國際學術期刊。此外,中心不少榮譽研究員及研究員均成功獲得校外的研究撥款資助,包括研究局的優配研究金。

公共服務及知識傳遞

翻譯學研究中心

本中心向以教學與研究、顧問服務和專業實踐相長為目標,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及合作計劃,為社會各界提供優質的中英文翻譯和文件審訂服務。本中心以合作夥伴身份,參與多項本土文化盛事,包括香港國際詩歌節(1997)、「一起看書」計劃(1998)、聯合國發起的「誦詩會」(2001)、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6)、地中海藝術節(2007)、香港攝影節(2010)及「香港記憶」網站(2012),以實踐知識傳遞的理念。

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