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Anniversary


院長獻辭

Dean

文學院院長樂美德教授

文學院成立於1961年,是當年香港浸會書院的其中一個創校學院。60年來,本院一直是香港浸會大學願景與使命的重心。因著大學、歷屆校長,以及校董會對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鼎力支持,本院獲得充分的機會成長與發展。這一點可見於歷年來開設的新部門,例如音樂藝術學系(1972 年);人文及創意寫作系(2012年);及最近期的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2019年)。今天,文學院轄下有七個部門(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人文及創作系、音樂系、宗教及哲學系、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語文中心)、四個研究中心(應用倫理學、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基督宗教、翻譯學),以及兩個研究院(饒宗頤國學院、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利於教研的多元環境是本院的重要特色;當中,本院眾多的標誌性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4 年,本院設立了國際作家工作坊,開始推行駐校作家計劃。國際作家工作坊招待了為數眾多的傑出作家,當中包括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本院堅定不移地投入於創意寫作,在2005年成立的紅樓夢獎便是明證。每兩年舉辦一次,此獎項旨在表揚傑出的華文長篇小說家,得獎者包括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020年,文學院獲田家炳基金會慷慨捐款,得以進一步支持華語創意寫作。本院的華語作家創作坊表彰卓越華語作家,同時舉辦駐校計劃以支持創意寫作作家。這些標誌性活動為藝術與人文探索建構出令人鼓舞及格外具意義的氛圍。2021年,踏入六十周年,我們已證明這成熟的環境與出色的研究成果乃相輔相成。具體而言,當香港政府在2021年5月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RAE 2020)結果時,便確立了本院同儕於人文與創意寫作範疇的領導地位。音樂系位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界別之首,表現卓越。全因同事們多年來細心設想與耐心耕耘,造就出如此豐饒的教研環境。

學院最近的重點工作,是讓研究人員融入這個具活力及啟發性的研究環境。文學院的學術研究領域旨在美滿生活、價值和社會公益,分為六個緊密相連的研究小組,分別擁有明確而獨特的研究使命。我們的研究小組於表演研究學、中文與跨文化健康人文學、構建公共文化、創意、自我與社會、少數群體和邊緣化人口研究,以及人類世研究上,均正為整個學院創建有益於個人和專業的聯繫,同時促進跨範疇深入合作。這些小組正為博士研究生締造愈來愈富靈感的訓練場所。

回顧的同時,我們亦深懷感恩與冀盼以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羅致傑出人才。我們的學院文化相當融洽。我們的同事們充滿新意與幹勁。浸大持續支持藝術與文化,是我們的強大後盾,最近大學對藝術科技的重視無疑激勵著我們更上一層樓。最後,我們的學生繼續認同我們倡議的價值觀,於畢業後繼續活出富意義的精彩人生。我們一直以我們的畢業生為傲!

我謹以此摰誠的祝福作結:願未來將更進一竿,迎來更豐盛的60年!

歷任院長賀詞

60周年紀念影片

周年誌慶活動

Showcasing Six Decades of the Faculty of Arts: Look Back at the Future

文學院六十周年展演:有志,無窮

日期:2022年12月4日
時間:2:30 p.m. - 5:00 p.m.
地點:大學會堂

活動回顧

月份活動(部分活動只有英文資料)
2022年7月「實踐、闡釋與建構:中國古典文學的當代觀照」第七屆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2022年6月Book launch of A Centu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1919–2019): English Publication and Reception (Routledge 2020)
2022年5月第三屆3MT競賽(5月 - 6月
基督教與心理學講座系列(第四講):如何將靈性融入心理治療?
LC English Seminar: Cognitive Linguistics-Inspired and Corpus-Informed Teaching of Lexicogrammar: Making Language Teaching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翻譯研討會系列「語言、知識、經驗——正面探究翻譯」
2022年4月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umanities Research: A.I. and Beyond, Culturally Speaking
中國語言文學系60周年系慶系列講座——主旋律電視 - 香港導演與內地大片
第十五屆大專中文教學交流會
The 19th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香港浸會大學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2022    
戲劇研究課程星級演講系列:如何導演一齣好的舞台劇?
網上半月譚(4月 - 5月)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A Discussion on the National and the Literary Approaches to Cosmopolitanism in Singapore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I (don't) know what "pilk" means! How young children surprise us in learning novel word meanings
翻譯研討會系列「從受眾角度評估易懂與平白德語的素質」
2022年3月華語作家創作坊:2022 華語駐校作家計劃(3月 - 4月)
華語作家創作坊:2022 香港駐校作家計劃(3月 - 4月)
中國語言文學系60周年系慶系列講座——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的現狀與未來
獅子山中文文學朗誦會 2022
Book launch of The Translation of Violenc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Images from the Western Balkans by Marija Todorova
基督教與心理學講座系列(第三講):聖經中的理性思維-聖經查考
香港巴羅克室樂團x香港浸會大學合唱團音樂會        
宗哲系師友活動:香港鬼故事面面觀 
戲劇研究課程星級演講系列:如何導演一齣好的舞台劇?
普通話組講論會 - 大專院校言語及社交溝通障礙學生之學習支援
浸大「Arts Does Method」講座:"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study of translated texts in the digital age"
Worldwide Teach In Climate/Justice: Lo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from Hong Kong
第二屆普通話即席演說比賽(3月 - 4月)
English-in-the-Discipline for Engineering: A decade of design and deployment at HKU
實踐式研究工作坊:Performing Figures, Allegories and Folds: A Radically Embodied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Music Performance as Research
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Consciousness, Buddhism,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Conversation with Susan Blackmore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Jocular Mockery in Everyday Singaporean Conversation
2022年2月國際作家工作坊:2022 駐校作家計劃(2月 - 3月)
Global Green Media Network - Hong Kong Workshop
浸大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暨選堂訪問學人– 夏含夷教授公開講座系列(2月 - 3月
第二屆普通話即席演說比賽(2月 - 4月
Up-Close Dialogue with Music and Musicians: Anthony Lun    
香港浸會大學交響樂團音樂會    
浸大「Arts Does Method」講座:「漫談傳譯研究的語料庫數據」(講者:比利時根特大學Bart Defrancq教授)    
基督教與心理學講座系列(第二講):弗洛伊德對宗教的批判——基督教與心理分析的對話可能嗎?
戲劇研究課程星級演講系列:如何演好一個舞台劇角色?
English Seminar - Learning-oriented Language Assessment: Insights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EAP Classrooms
Online Colloquium: Nature, Land and God: William Templ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Online Colloquium: On Reading the Chinese Canons: In Search of the Interpretive Context    
中文系職業講座
學術研究影響工作坊:Project Planning for Research Impact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Queering Chinese Kinship: Queer Public Culture in Globalizing China 
2022年1月中國語言文學系60周年系慶系列講座——瑞典人看中國三百多年漢學總攬
香港浸會大學「黃英豪博士傑出客座教授計劃」訪問學人– 陳劍教授公開講座系列(1月 - 4月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The Information of Japa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and Working Holiday(1月 - 5月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Hong Kong History Tour "Wan Chai Little Tokyo before World War II"(1月 - 5月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Message to Students(1月 - 5月
New Debates on Human Rights and East Asi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Confucianism and Beyond
展覽:危機中的蛻變:看(不)見的少數族裔
Book launch of The Role of Henry Borel 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by Audrey Heijns
2021年12月文學院六十周年展演:有志,無窮
網上國際學術會議:探究維基百科的「暗物質」:全球最大網上百科全書的翻譯與多語言實務
翻譯研討會系列「為難民翻譯:語言與社會公義交匯點上的實證研究
第三屆性別與明清文化研究論壇
「考古學堂」講座系列:青銅器篇(2021年12月 - 2022年6月)
Duruflé REQUIEM: In remembrance of Dr. Michael Ryan
中文口述歷史寫作科目的設計及實踐
LC English Drama Club Performance Night: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Racism or Ignorance? A Survey of Representations of Blackness in Hong Kong Media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Young Children’s Phonological Learning Bias
2021年11月孫少文人文中國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慶祝典禮
The 17th Short Story Writing Competition & Award Ceremony(2021年11月 - 2022年3月
基督教與精神醫學——邁向建設性對話
建設和平──分裂社會之出路
第十五屆「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研討會
被文字遮蓋的形態化現象:從方言材料給漢語研究提供的線索談起
翻譯研討會系列 「新冠肺炎與隱喻手法:香港公共話語中疫情相關隱喻的雙語研究」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Job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and Japan + "Let's Work in Tokyo"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Okinawa Karate - Past and Future    
Up-close Live Dialogue with Music & Musicians: Harry Ng - The Cantopop Tunesmith    
BMUS Stage 2021 Freshman Edition    
Music Research Colloquium    
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Ghost in the (Hollywood) Machine: AI tool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film production
ENG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 Chariots of Fear: Empty Wheelchairs in Horror as the Embodiment of Monstrosity, Disability, Race, and Eugenics
2021年10月國際作家工作坊:2021 年度卓越作家系列
宗教、哲學及倫理月(10月 - 11月
中文與跨文化健康人文學講座系列(10月 - 11月
「凝視、傳衍與超越:中國文學的跨時代對話」第六屆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六屆志道游藝:吉金熠耀——上海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青銅器圖像展(10月 - 12月
浸大「Arts Does Method」講座:Rita Felski教授談「Resonance」
「古代新研」網上講座系列(2021年10月 - 2022年6月)
緬懷倪德衞教授:《天文、斷代與歷史:倪德衞早期中國自選集》發佈活動
第三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
宗哲學師友活動
Book launch of Interpreting Conflict: A Comparative Framework edited by Marija Todorova and Lucia Ruiz Rosendo
Foreign Language Talk Series "The Art of Sushi"
Up-close Live Dialogue with Music & Musicians: From Musician to Music Label Founder - Jeffrey Hui 
2021年9月華語作家創作坊:2021 年度卓越華語作家系列
翻譯研討會系列
「寫本文化中的詩學傳統」線上會議
中文系職業講座(2021年9月 - 2022年8月
LC Staff Development Seminars and Chinese Seminars (2021年9月 - 2022年8月
人文研究生線上學術研討會:認同/創造 —— 危機時代裡的斡旋
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AI Ethics as Translational Ethics
2021年8月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Beyond Bias: Towards an AI Ethics of Shared Purpose  
2021年6月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The Remorse of King Midas — Reflections on the Ethics and Govern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實踐式研究工作坊:Before I Compose a Piece, I Walk round It Several Times, Accompanied by Myself
2021年5月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Slaves to the Algorithms? Algocracy and Republican Liberty 
學術研究影響工作坊:How (Not) to Write a GRF Impact Statement
「大分流:法律、正義和帝國的比較研究」網上講座系列(2021年5月 - 2022年5月)
2021年4月人工智能與倫理系列講座:Bias, Trust, and Doing Good: Scientific Explorations of Topics in AI Ethics


里程碑

2020

設立華語作家創作坊及首辦「年度卓越華語作家」活動。

2019

成立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

2016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及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加入文學院。

2012

成立人文及創意寫作系。

2007

成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2005

設立「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

2004

設立國際作家工作坊及推行駐校作家計劃。

2001

成立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1995

成立翻譯學研究中心。

1992

成立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1990

開辦新學士學位課程︰人文學科文學士(榮譽)學位及翻譯學文學士(榮譽)學位。

1972

音樂藝術學系正式成立。

1971

歷史地理學系、社會及社會工作學系改為隸屬社會科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取消。

文學院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藝術學系和宗教哲學課程。

1967

文學院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地理學系、社會及社會工作學系。

1962

宗教及哲學系、中國語文學系成立。

1961

文學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