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獻辭

文學院院長樂美德教授
文學院成立於1961年,是當年香港浸會書院的其中一個創校學院。60年來,本院一直是香港浸會大學願景與使命的重心。因著大學、歷屆校長,以及校董會對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鼎力支持,本院獲得充分的機會成長與發展。這一點可見於歷年來開設的新部門,例如音樂藝術學系(1972 年);人文及創意寫作系(2012年);及最近期的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2019年)。今天,文學院轄下有七個部門(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人文及創作系、音樂系、宗教及哲學系、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語文中心)、四個研究中心(應用倫理學、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基督宗教、翻譯學),以及兩個研究院(饒宗頤國學院、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利於教研的多元環境是本院的重要特色;當中,本院眾多的標誌性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4 年,本院設立了國際作家工作坊,開始推行駐校作家計劃。國際作家工作坊招待了為數眾多的傑出作家,當中包括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本院堅定不移地投入於創意寫作,在2005年成立的紅樓夢獎便是明證。每兩年舉辦一次,此獎項旨在表揚傑出的華文長篇小說家,得獎者包括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020年,文學院獲田家炳基金會慷慨捐款,得以進一步支持華語創意寫作。本院的華語作家創作坊表彰卓越華語作家,同時舉辦駐校計劃以支持創意寫作作家。這些標誌性活動為藝術與人文探索建構出令人鼓舞及格外具意義的氛圍。2021年,踏入六十周年,我們已證明這成熟的環境與出色的研究成果乃相輔相成。具體而言,當香港政府在2021年5月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RAE 2020)結果時,便確立了本院同儕於人文與創意寫作範疇的領導地位。音樂系位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界別之首,表現卓越。全因同事們多年來細心設想與耐心耕耘,造就出如此豐饒的教研環境。
學院最近的重點工作,是讓研究人員融入這個具活力及啟發性的研究環境。文學院的學術研究領域旨在美滿生活、價值和社會公益,分為六個緊密相連的研究小組,分別擁有明確而獨特的研究使命。我們的研究小組於表演研究學、中文與跨文化健康人文學、構建公共文化、創意、自我與社會、少數群體和邊緣化人口研究,以及人類世研究上,均正為整個學院創建有益於個人和專業的聯繫,同時促進跨範疇深入合作。這些小組正為博士研究生締造愈來愈富靈感的訓練場所。
回顧的同時,我們亦深懷感恩與冀盼以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羅致傑出人才。我們的學院文化相當融洽。我們的同事們充滿新意與幹勁。浸大持續支持藝術與文化,是我們的強大後盾,最近大學對藝術科技的重視無疑激勵著我們更上一層樓。最後,我們的學生繼續認同我們倡議的價值觀,於畢業後繼續活出富意義的精彩人生。我們一直以我們的畢業生為傲!
我謹以此摰誠的祝福作結:願未來將更進一竿,迎來更豐盛的60年!
歷任院長賀詞
60周年紀念影片
周年誌慶活動

里程碑
2020
設立華語作家創作坊及首辦「年度卓越華語作家」活動。
2019
成立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
2016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及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加入文學院。
2012
成立人文及創意寫作系。
2007
成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2005
設立「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
2004
設立國際作家工作坊及推行駐校作家計劃。
2001
成立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1995
成立翻譯學研究中心。
1992
成立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1990
開辦新學士學位課程︰人文學科文學士(榮譽)學位及翻譯學文學士(榮譽)學位。
1972
音樂藝術學系正式成立。
1971
歷史地理學系、社會及社會工作學系改為隸屬社會科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取消。
文學院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藝術學系和宗教哲學課程。
1967
文學院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地理學系、社會及社會工作學系。
1962
宗教及哲學系、中國語文學系成立。
1961
文學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