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翻译学研究中心

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於1994年成立,从事学术研究及各类翻译,旨在推动翻译的发展,以配合社会高速发展的演变和需要。

本中心目标如下:

  • 发起、策划、协调、支持与翻译有关的研究及出版计划;
  • 联系大学内外的学者与业内人士,从事研究及出版计划;
  • 在研究及出版计划中,担当教员、本科生、毕业生、研究生之间的协调角色,从而培养学术研究风气及专业操守。

倡导翻译学科的发展

早於1996至1997年,本中心已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丛书」,分别为《翻译评赏》(1996)、《翻译初阶》(1996)、《翻译与人生》(1996)、及《专业翻译》(1997)。自成立以来,中心屡次邀请国内、外多位顶尖翻译学者到来香港浸会大学讲学和演讲。2001年,中心开创先河,每月定期举办「翻译研讨会系列」,以翻译及翻译研究为主题,为国内、外及本地翻译学者及研究生建立定期的学术交流平台。2005、2006及2010年,本中心更三度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出版「黎翠珍翻译剧本系列」,该系列合共21册,是本中心创办人黎翠珍教授以粤语翻译的剧本演出本,极具价值。此外,本中心也与湖南人民出版社於2011至2013年合作出版另一翻译研究丛书系列,名为「通天塔丛书」,合共5册。

培训翻译业界及研究人才

在本科生层面,本中心与香港浸会大学翻译、传译及跨文化研究系(前身为「翻译学课程」)合作无间,让在读本科生有机会参与不少的大型翻译项目,包括於1998年获牛津大学出版社委托中译《牛津少年百科全书》(本地首个由翻译师生合力完成的大型翻译项目)及自2003年起每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儿童权利委员会及防止虐待儿童会合办的「儿童议会」。在研究生层面,本中心於2009至2013年间与英国三著名学府联合开办「翻译研究暑期课程(香港)」、两次研究生研讨会(分别於1998年及2012年举行,1988年的研究生研讨会更是本地翻译界首个同类型研讨会)。本中心积极响应「翻译与传译研究发展倡导组织」(ARTIS)的活动,并於2016年举行了「协作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让研究生及立志於翻译研究方向发展的新进学者发表研究成果。本中心另有举(合)办多个区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包括2017年首次举办的「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传译会议」。2018年度的第六届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国际论坛以「翻译与文化流动」为主题,刚由本中心及前翻译学课程与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IATIS)於2018年7月3-6日成功合办,逾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共同交流研究所得。另一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知识系谱研究计划合办的国际会议「知识系谱研究学术会议II」将於2020年4月7-9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

研究贡献

本中心的研究计划覆盖多个范畴,包括中、英翻译理论、中医药译本、法律翻译、传译、文学翻译、戏剧翻译。中心研究人员著作众多,可见於本地、国内及国际学术期刊。此外,中心不少荣誉研究员及研究员均成功获得校外的研究拨款资助,包括研究局的优配研究金。

公共服务及知识传递

翻译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向以教学与研究、顾问服务和专业实践相长为目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及合作计划,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中英文翻译和文件审订服务。本中心以合作伙伴身份,参与多项本土文化盛事,包括香港国际诗歌节(1997)、「一起看书」计划(1998)、联合国发起的「诵诗会」(2001)、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06)、地中海艺术节(2007)、香港摄影节(2010)及「香港记忆」网站(2012),以实践知识传递的理念。

网站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