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2022

音乐系升格为音乐学院并改为隶属创意艺术学院。

2021

华语作家创作坊举行「香港驻校作家」计划及「华语驻校作家」计划。

2020

设立华语作家创作坊及首办「年度卓越华语作家」活动。

9月采用双轨收生模式。

2019

9月开办四年制哲学博士课程。

9月开办创意产业音乐学士(荣誉)。

9月成立翻译、传译及跨文化研究系。

2017

宗教研究(荣誉)文学士课程改革,并改名为宗教、哲学及伦理(荣誉)文学士。

1月与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办性别研究专修课程。

2016

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及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於3月加入文学院。

2014

9月开办公共事务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

2013

9月开办文学与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课程。

2012

9月开办新学士学位课程∶创意及专业写作文学士(荣誉)学位。

9月成立人文及创意写作系。

联合收生(共六个学士课程),开办文学士课程 (荣誉),9月开课。

2009

9月开办通识及文化研究文学士课程。

2008

9月开办翻译及双语传意文学硕士课程。

2007

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06

9月开办通识科及伦理学文学硕士课程。

2005

设立「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9 月英国语言文学系与教育学系合办英国语言文学文学士 (荣誉) 及英语教学教育学士 (荣誉) 学位课程。

2004

第一届「有风传雅韵」-狮子山古典诗歌朗诵会。

第一届狮子山诗歌朗诵会。

设立国际作家工作坊及推行驻校作家计划。

2001

成立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00

第一届大学文学奖。

1995

成立翻译学研究中心。

1994

开办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文学硕士。

1993

开办音乐文学硕士课程。

1992

人文学科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增加一项名为「文学与专业写作」的专业主修。

语言学文学硕士课程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审核,获准在下学年开办。

成立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5月音乐艺术学系设立的「电声音乐研究中心」举行开幕仪式。

3月翻译课程的学生成立「译坊」。

1990

9月开办新学士学位课程∶人文学科文学士(荣誉)学位及翻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

新开办的哲学硕士课程∶中国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语言学、音乐艺术、宗教哲学。

9月温仁才大楼翻新工程完成,文学院从联福道临时校舍迁回窝打老道校园。

1989

9月开办音乐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

1988

9月开办文学及社会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课程包括五个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地理学、历史及社会学。

1987

文学院迁往联福道地段的临时校舍。

1975

8月谢再生纪念馆正式开幕;正院大楼命名为温仁才大楼 (文学院现址)。

1972

音乐艺术学系正式成立。

1971

历史地理学系、社会及社会工作学系改为隶属社会科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取消。

文学院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语言文学系、艺术学系和宗教哲学课程。

1967

文学院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地理学系、社会及社会工作学系。

1962

宗教及哲学系、中国语文学系成立。

1961

文学院成立。